当前位置:主页 > 危机干预 >

心理危机干预关注个体与环境关系

时间:2014-01-04 14:32来源:未知 作者:天津心理咨询 点击:
心理危机理论起源于社会精神病理学、自我心理学和行为学习理论,最早出现在美国和荷兰。心理危机干预的鼻祖G.Caplan认为,当一个人面对困难情境、先前处理问题的方式及其惯常的
    心理危机理论起源于社会精神病理学、自我心理学和行为学习理论,最早出现在美国和荷兰。心理危机干预的鼻祖G.Caplan认为,当一个人面对困难情境、先前处理问题的方式及其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时,就会产生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调状态就是心理危机。危机干预又称危机介入、危机管理或危机调停,它以急诊访问或劝导的形式,来干预或改善危机情景并解决当事人的问题,使其情绪、认知或行为等重新回到危机前水平或高于危机前水平。
  我国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相对于世界上许多国家来说起步较晚,首例较为正式的危机干预发生在1994年,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专家对新疆克拉玛依市特大火灾中的伤亡家属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后,心理专家们开始把目光投放到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当中,并不断加强该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发生再次引发了学者对于危机干预的关注。这一空前的灾难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心理专家、精神治疗师等都在第一时间赶赴受灾现场,对灾难幸存者、受难者家属、救助人员、记者等群体给予及时的情绪疏导和危机干预,帮助他们尽快从伤痛中恢复。学者们时刻关注危机高发人群的动态,确保能够对突发状况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对一些较为严重的个案则采取长期追踪的策略,同时也更加关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自身的情绪调节。自此以后,学者们对于危机干预的研究有了一个飞跃性的发展,涌现了大量的研究文献,汶川大地震被认为是我国危机干预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当我们对个体进行预防和干预工作时,不仅要以个体自身为切入点进行干预,还应该调整和改善与个体密切联系的周围环境,只有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才能彻底使个体恢复甚至高于危机前水平,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在发展心理学中,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了个体的发展模型,强调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该理论被称为生态系统理论,其中的五个子系统分别是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时间纬度。微观系统是个体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如个体的家庭、学校、同伴关系等。中间系统是指各微观系统之间的联系或相互关系。例如,儿童在家庭中与兄弟姐妹的相处模式会影响其在学校中与同学的相处模式。外层系统是指那些个体并未直接参与,但却对他们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系统,如父母的工作环境、学校的管理部门、邻里社区等。宏观系统指的是存在于以上三个系统中的文化、亚文化和社会环境。将这些子系统纳入危机干预理论当中,有助于发现危机干预的新策略。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个长期预防、及时干预、长期追踪的过程。从当前的趋势来看,应着重于长期预防,而要做好预防工作,需要整个社会为个体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不断开发个体的潜能,提高其本身的自愈能力,降低对危机的易感性,使其能够以正向的情绪和应对方式来对待危机,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机对自身造成的伤害。


 
(责任编辑:admin)
转载请标明出处:天津市睿津梁心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公司网址:www.ruijinliang.com 关键词:天津心理咨询、天津企业EAP心理服务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咨询热线:022-87935997 022—60923192 QQ咨询:228379117
天津市睿津梁心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成都道163号201室(天津心理咨询)  乘车路线:9、845、902、观光2路、831路定点、通勤9路体育馆(下车即到)
Copyright © 2002-2012 天津市睿津梁心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津ICP备12008631号